MRAM产品供应商

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

愿景     

《新型存储器MRAM(三):FD-SOI MRAM》

 

| 出自:战略研究室

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

| 作者:朱雷

2018-10-15 15:57 发表于上海

 

 

 

本文为该系列的最后一篇,查看前文请点击:《新型存储器MRAM(一):技术解析》《新型存储器MRAM(二):产业洞察》

 

 

 

四. FD-SOI在MRAM中的应用前景

 

 

STT-MRAM器件制备工艺的一个关键特殊是它使用标准的CMOS晶体管,磁隧道结结构是在生产线后道工序(BEOL)完成的(图14)。磁隧道结的制造过程只需要在现标准CMOS工艺中额外添加几个(例如在eMRAM中是3个)掩膜步骤,这使得制造过程是无缝的。如器件的尺寸能够不断微缩,则有利于大高集成、低成本的MRAM产品的生产。

 

随着磁性材料和制程的进步,现在磁隧道结的尺寸已经可以做到8nm,与时下先进的半导体工艺制程相当。目前影响MRAM性能的因素不仅在于磁隧道结,而且也在于CMOS晶体管。主要原因是翻转磁隧道结中磁矩的效率有待改进。翻转磁矩要有足够大的写入电流,晶体管就要够大;但是由于磁隧道结尺寸缩小,要翻转它的磁矩所需的电流下降。因此,晶体管需要再微缩并降低功耗,以提高磁矩的翻转效率。

 

目前在售的MRAM产品多为独立存储器,它们只是众多存储器的一种,而且成本较高,只能在特定利基市场应用。如果可持续微缩、高集成度的eMRAM能够应用在嵌入式存储器,则MRAM有望打入消费电子市场。综合考虑MRAM产业发展的状况以及eMRAM的应用潜力,最近几年,拥有先进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大厂Samsung、GlobalFoundries、TSMC、UMC等选择从先进工艺节点切入,整合标准的CMOS工艺和特殊的磁隧道结工艺,布局eMRAM。它们采用的典型先进CMOS工艺技术路线主要有两类,一类是FD-SOI CMOS技术,另一类是体硅CMOS技术(包括体硅平面结构和体硅FinFET结构)。

 

 

图14 MTJ和CMOS的集成工艺截面图(以eMRAM为例)

 

 

(一) FD-SOI 和体硅比较

 

 

以下通过从功耗、成本、抗辐照特性等方面比较FD-SOI技术和体硅技术,分析说明FD-SOI在MRAM中的优势。

 

1.  功耗:以ARM Cortex A7处理器为例,对于1.2GHz频段,与28nm体硅工艺相比,22nm FD-SOI性能提升了50%,功耗降低了18%。在加上体偏压技术(body-bias,BB)之后,22nm FD-SOI的功耗将再降低92%,并且工作电压可以做到业界最低的0.4V;与更小节点14nm体硅FinFET相比,22nm FD-SOI并无功耗上的优势,不过随着技术节点不断减小,FD-SOI的低功耗性能将会增强。

 

 

图15 不同工艺制程的ARM Cortex A7处理器的功耗比较

 

2.  成本:300mm FD-SOI晶圆的成本是同等尺寸体硅的三到四倍,约占总工艺成本的10%左右,但是FD-SOI的工艺制程较体硅FinFET简单,从而降低了总成本。GlobalFoundries的22nm FD-SOI工艺光刻层比16/14nm FinFET工艺减少接近50%,芯片成本降低两成多。IBS估计(图16),在相同的条件下,12nm FD-SOI要比16nm FinFET成本低22.4%,比10nm FinFET低23.4%,比7nm低27%。

 

 

图16 不同工艺的每栅极成本对比

 

 

3.  抗辐照: 由于BOX层的存在,FD-SOI在抗辐照方面比体硅工艺表现优越。例如采用28nm FD-SOI制备的存储器的软错误率(Soft Error Rat,SER)大大改善(图17)。

 

 

图17 不同工艺的存储器的SER比较(中子作为辐照源)

 

 

可见,在性能和功耗方面,FD-SOI可以与体硅FinFET相比拟,而前者的晶体管结构更简单、成本更低。除此之外,FD-SOI优良的抗辐照特性,可以进一步改善存储器的软错误免疫性。因此,FD-SOI在MRAM的应用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。

 

 

(二) 四大半导体制造厂的MRAM布局

 

 

从2016年开始,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厂商GlobalFoundries、Samsung、TSMC和UMC都开始发力eMRAM,它们计划在未来几年时间框架内至少为嵌入式MCU引入eMRAM。四大晶圆厂的最新动态如下:2016年,GlobalFoundries计划采用22nm FD-SOI工艺生产eMRAM。目前GlobalFoundries正和eVaderis联合开发基于eMRAM的MCU产品;2017年,Samsung研制出世界第一款采用28nm FD-SOI工艺的eMRAM测试芯片。目前,该产品正在风险测试阶段;2017年,台积电也宣布将采用22nm体硅FinFET工艺生产eMRAM芯片,预计2018年底试产;2018年,UMC宣布与Avalanche合作研发28nm工艺的eMRAM存储芯片。在28nm工艺之外,两家公司还考虑将合作范围扩展到28nm以下的工艺中去。

 

对比来看,如表3所示,四大晶圆厂中的两家GlobalFoundries和Samsung分别采用28nm FD-SOI和22nm FD-SOI工艺上制备提供eMRAM,显示了FD-SOI在eMRAM中的应用价值。在CMOS技术方面,自从GlobalFoundries于2015年推出了22FDX以来,FD-SOI工艺技术不断进步,产业生态也不断完善,越发具备与体硅FinFET竞争的能力;在MRAM技术方面,GlobalFoundries通过战略投资Everspin,获得了世界最先进的MRAM技术,并已经有生产256Mb MRAM量产品的经验。而Samsung通过收购Grandis获得了很好的技术积累。目前,Samsung正致力于开发同时集成FD-SOI Logic、RF和eMRAM的IoT芯片。另外,在市场方面,Samsung是存储器的龙头企业,仅在DRAM市场就据了46%的份额,垄断地位稳固。因此,GlobalFoundries和Samsung将可利用各自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,助力基于FD-SOI工艺的eMRAM产业化。

 

 

 

表3 四大半导体制造厂开发eMRAM采用的工艺平台

 

 

五. 总结

 

 

近年来,国际著名半导体公司争相加入MRAM的阵营,将有力地带动MRAM产业的发展,而eMRAM将会是MRAM产品继独立器件之后的主攻方向。但当下MRAM是产品周期的导入期,其存储密度还不够高,成本也不具备竞争力,仍无法完全替代SRAM和DRAM。FD-SOI先进工艺在实现MRAM器件的功耗、成本和软错误降低方面具有优势,将在拓展MRAM的应用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
 

 

 

参考文献

 

[1] 赵巍胜, 王昭昊, 彭守仲. STT-MRAM 存储器的研究进展. 中国科学: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, 2016. 

[2] Kent A D, Worledge D C. A new spin on magnetic memories. Nature Nanotechnology, 2015. 

[3] Endoh T, Koike H, et al. An Overview of Nonvolatile Emerging Memories—Spintronics for Working Memories. IEEE Journal on Emerging & Selected Topics in Circuits & Systems, 2016. 

[4] Wong H S P, Salahuddin S. Memory leads the way to better computing. Nature Nanotechnology, 2015. 

[5] Makarov A, Windbacher T, Sverdlov V, et al. CMOS-compatible spintronic devices: a review. Semiconductor Science Technology, 2016. 

[6] Jabeur K, Prenat G. Design of a full 1Mb STT-MRAM based on advanced FDSOI technology. 2017. 

[7] Wang Y, Cai H, Naviner L A B, et al. A process-variation-resilient methodology of circuit design by using asymmetrical forward body bias in 28 nm FDSOI. Microelectronics Reliability, 2016. 

[8] Bhimsaria N, Chaturvedi N, Gurunarayanan S. Design of non-volatile asynchronous circuit using CMOS-FDSOI/FinFET technologies.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ing, Analytics and Security Trends, IEEE, 2017. 

[9] Chappert C, Fert A, Van Dau F N. The emergence of spin electronics in data storage. Nature Materials, 2007. 

[10] Magarshack P. Breakthrough technologies and reference designs for new IoT applications. Vlsi Technology, IEEE, 2015. 

[11] Gallagher W J, Parkin S S P. Development of the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 MRAM at IBM: from first junctions to a 16-Mb MRAM demonstrator chip. Ibm Journal of Research & Development, 2006. 

[12] Yuasa S, Fukushima A, Yakushiji K, et al. Future prospects of MRAM technologies.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, IEEE, 2013. 

[13] Cai H, Kang W, Wang Y, et al. High Performance MRAM with Spin-Transfer-Torque and Voltage-Controlled Magnetic Anisotropy Effects. Applied Sciences, 2017. 

[14] https://www.mram-info.com 

[15] http://soiconsortium.eu/

 

 

本文为SIMIT战略研究室原创

 

 

 

 

创建时间:2022-06-21 14:04